第119章 启程南京(1 / 2)
李旦看着眼前人山人海的老百姓一时错愕,随即他的视线移到了其领头之人身上。
很快,为首的乡绅小跑上前,伏地朝李旦搭话:
“草民薛茂见过李大人及李大人麾下天兵。”他磕了一个头,紧接着又道,“知州大人已经派人知会过了,草民奉命令带来了补给的粮草以及修建衙门的徭役。”
随即,薛茂命身后的乡民们扛着一担担粮食上前,另外一拨人则是被领着进入三沙堡帮忙搭建新的海道衙门。
薛茂匍匐上前,在李旦脚边谄媚地笑道:“李大人,草民此事做的您是否还满意。”
“嗯。”李旦应声让他起来,但此时脑里却是在想另一个问题。
眼前的这一幕令李旦越来越清晰地认识到一个问题。
之前去月港也好,南京也好,北京也好,亦或是其他的地方,虽然也能感受的到,但感触都不及来到此地明显。
这个问题就是,大明这天下实际上便是与乡绅共治的。
为什么李旦此时的感触如此强烈。
因为三沙镇此地并不是什么人口聚集的地方,跟月港之类的地方是没法比的,一路看过来,镇上乡民绝不超过千户。
而正是一个这样的地方,眼下的这个名为薛茂的乡绅,居然能聚集如此多的百姓前来,由此便令李旦意识到一个非常核心的问题。
基层动员力。
终大明一朝,其基层动员力始终是掌握在乡绅们的手上。
朱元璋当年开国的时候曾豪言,“朕与百姓共天下。”
而到中晚明,后世不少人戏谑称此时的大明朝是与士大夫共天下。
李旦现在细想下来,其实二者都没错。
早前朱元璋所说的与百姓共天下,其言下的百姓兴许根本不是平头老百姓,其指的就是李旦眼前这些乡绅土豪。
乃至于朱元璋最引以为豪的里甲制度,也都是围绕着这些乡绅展开的。
朝廷命官最低一级只能派到县里,到了乡一级别,便是乡绅自治,所以乡绅就成了明朝统治结构里实质上的最底层一环。
可令朱元璋没想到的是,人的身份是在不断变化的,他所生活年代的乡绅里甲,有多少人最终被里甲制度害的家破人亡,而新上位的新兴乡绅,却借着制度上的漏洞,不仅不用承担里甲的义务,却实质上掌握住了基层话语权。
在这之中,不少的乡绅与士大夫,其实某些意义上是可以划上等号的。
在朝是官,辞官回乡便是乡绅,此事耳比比皆是。
回到李旦眼下的情况,他又面临另一个尴尬的现实,若是他不借助眼前这些乡绅,那他这初来乍到之人又如何在这偏僻的地方与底层乡民建立联系呢?
张居正将南直隶清丈田亩的事情交给他来盯着,原本他脑中的假想敌都早已想好。
说到隐田匿田,首当其冲便是南直隶各地的乡绅大户。
可此时此刻,李旦心下不由地担忧甚至动摇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