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4章 飞速发展(1 / 2)
当然,这并非是柴简为了省事而粗略定下来的一套政府运行班底,而是经过他深思熟虑之后确定的。
首先,宋朝的官职体系确实让他一个后世的人觉得头大,另一方面则是为了明确责任精简官员。
虽然一省一市、一县一镇一村,各个不同的级别需要的官员不在少数,但最起码这样以来,就能够将官员的具体职责作个细致的划分。
也不会出现权利集中的趋势,再加上监督者本就没有实权,所以对于权利自然也没有制约,只是能够直通源头。
不过柴简也明白,他现在的这一套体系也有很多不合理的地方,可现在他只能如此,毕竟人员的缺乏,并不是那么容易解决的。
他其实也可以将柴家军调回来,用来充当官员,也能够将自己的领地给建设的很好,但是他更明白,柴家军的作用可不仅仅是用来充当官员的,而是为而来培养后备人才准备的。
五洲他现在虽然已经辞呈,但是五洲的厢军里,还有书院里可是到处都是柴家军的人员,正在源源不断的培养着后续人才。
所以这些人他是不能动的,至于说麾下有才华的读书人,根本不可能将整个领地都布满,能够将二十个省的省长选出,已经是一件幸事。
不过柴简自然也不会仅仅将政府体系弄个框架就不管了,他同时也在二十个省内下达了招贤令。
只不过时间太短,还看不出效果罢了。
将政
府体系框架弄好之后,柴简便开始精炼军队框架,四路军,柴简将其按照后世的三三制,形成了四个集团军,其中元帅则为集团军的司令。
每三万人则为一军,万人为师,千人为团,百人为营,十人为连。
这样划分下来,整个军队体系自然简单明了,同时也避免了很多繁琐的任命,无论是对于柴简,还是对于岳飞他们区别于大宋的军队,都有很大的好处。
同时也可以提升士兵的归属感,为了发掘军中的人才,柴简特意让全军进行了三天的比武,从而选取各个将领。
也确实发现了不少的人才,其中杨再兴、杨志云,樊粤明等等将领都脱颖而出。
有了将领,兵员的征召自然也就开始了,此次需要征召三十万,需要的人数与现有的军队人数相平。
本来以柴简的想法,是以二十万为准,可是想想每个城市都必须配备一些后备人员,便直接招收三十万,剩下的十万则为地方部队。
这样便可以一次性解决这个问题,三十万的兵员,当然不可能只在一个地方,很快,台湾,海南,临海等省展开了声势浩大的招兵宣传。
这几个省都是柴简起家的地方,而且高丽也随着划分省份,整个高丽的民众也都安稳下来,毕竟说起来高丽本身深受中原文化的影响与熏陶,对于加入中原并不抗拒。
所以对于柴简的统治可以说是最先接受的,其余各省虽然偶尔有
闹腾的事情发生,但是在军队的镇压下却也翻不起什么大风大浪。
尤其是东南亚群岛,这里的土著基本上都已经被编入了劳动改造营中,在士兵的强压下,不断的建设者各个岛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