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0.第一百零一章 奇妙的智慧(1 / 2)
在还是2009年的未来里, 有一部名叫《熔炉》的电影,姜南柯即没看过也没听过,以她‘重生’前的年纪, 那是很古早的片子了。
重生后的姜南柯也不知道未来会有一部叫《熔炉》的电影, 她只看过一部名为《熔炉》的小说, 并且对小说塑造的文本故事感受不深。因为早在小说出版前, 早在作家开始创作这本小说之前,她就已经‘介入’了这起事件。
告诉姜南柯这件事的人是朴嘉熙, 她称呼此事为‘光州事件’。
姜南柯第一次听说这事儿是在2005年,彼时她和朴嘉熙一起吃饭。那就是很普通的闺蜜饭局, 饭桌上两人有一搭没一搭的分享平时遇到的奇葩人和奇葩事。
‘光州事件’就是朴嘉熙再饭桌上以闲聊的口吻, 跟姐妹分享的圈内奇葩事件。
未来在电影名声大噪时,很多人可能误以为此事只有电影人才关注。事实上在事发的当时, 也就是2005年, 此事已经被大面积报道过。某种程度上正是因为当时媒体的关注度非常高,才逼迫光州政府重视这个案件,进而有了作家得知,这世上还有这样的事。
2005年姜南柯从姐妹嘴里听到的不是什么小说的故事, 而是那个为案件做一审的法官极端倒霉的故事。
以朴嘉熙的立场, 她讲述整件事的角度是很妙的, 既不是被害者的立场也不是加害者的立场,而是政府的立场。
检方想要查,扒出一个黑-恶-组织的过往并不困难。朴嘉熙跟姜南柯分享的是内部的详细资料, 姐妹先科普的是学校的历史。
那所学校始建于1961年,对于1948年才建国的韩国而言,自六十年代一直到九十年代都很混乱。在那个混乱的时局里,有一群‘善人’建立了一所‘慈善学校’, 照顾身体有缺陷的孩童,这怎么看都是善举。彼时当地政府对这样的善举是有表彰的。
哪知建校年后也就是1964年,学校就出了孩童‘意外身亡’事件。
在朴嘉熙告诉姜南柯的内部资料里,这事儿当年就有人查,后来不了了之,不是查不出来,也不是大众认为的高层包庇,而是很现实的困境。
如果当时真的查处了当年的校长或者说资助这所学校创建,并且维持运营的‘善人们’,那么整个学校里所有的孩子都可能面临无处可去的窘境。
那可是1964年,说是说国家经济腾飞迎来了‘汉江奇迹’,但内里多少底层民众连饭都吃不饱,健康的孩子都有人丢弃,尤其是女婴,何况是身体并不健全的孩子。有太多这样的孩子,家里即养不起也不想养,才会送进学校,只求一条活路。
“这就是电车难题。火车要来了,刹车坏了,左边的轨道只有一个孩子,右边的有十几个,你只能救一边,另一边会被火车撞死,选哪边?”
朴嘉熙叼着烟看姐妹,“当时查这个案子的人,也只能选救下更多的人,不然怎么办呢?那所学校容纳了成千上百的孩子,一旦恶人伏法,那些孩子还能活几个就不好说了。何况当时的法律本身也不完善,抓到了顶多关一段时间,出来后该怎么样还是怎么样。”
默默翻着烤肉的姜南柯不说话,也不知道要说什么,听她继续。
继续下去的故事就是这么些年里,此类案件时不时发生,只是警方不再介入,也没人报警。那些孩子本就是被‘抛弃’的,被家人、被社会,共同抛弃。
直到2005年六月,小说男主角的原型,那位去学校任职的老师偶然得知学校里的孩子在经历什么。时代在发展,所谓衣食足而知荣辱,人的道德底线也拔高了。
那位老师不能接受这样的事,由他举起火把聚集了一群民间有识之士的反抗力量,最终在同年11月,让案件一审开庭。
两姐妹吃饭的时候已经是十二月了,案件一审判决已出,涉及此案的校长被判五年,教务长被判十个月,两位老师被判两年。
一审判决如此之轻,媒体和民众都大为恼火,偏偏在司法领域这已经是重判,都说了法律不完善。但即是如此,被判刑的当事人依旧不服,申请上诉。
彼时朴嘉熙很同情一审的法官,真就是吃力不讨好,怎么做都是错,法律不完善他能怎么样呢?
彼时姜南柯初听这事儿时,恶人已经伏法,她也就只是听听。
等到二审,此时已经是2006年七月,媒体的关注度已经不高了,或者说没了都行,时间线拉太长,再大的舆论都有平息的一天。
时隔大半年,还是朴嘉熙跟姜南柯讲起二审的事,此时姜南柯就不太舒服了,这种王八蛋还TM能上诉?关键是TM上诉成功了!
被告通过一系列小说里写的手段,拿到了众多被害者家属签署的和解书,校长和教务长从有期徒刑改缓刑,放了。此后校长还再度回到学校,小说里男主在法庭外被水枪攻击,就是民间组织的抗议,抗议长达两百多天,依旧什么都改变不了。
而也是这一次,姜南柯觉得她好像可以做点什么。因为姐妹说了半天,所谓的政府的困境讲直白点就是钱的问题啊。学校的学生无处安置是最大的问题不是么,那可以用钱解决的问题,她为什么不去试试看呢。
2006年八月,姜南柯跟朴嘉熙说了她的想法,姐妹起先不太赞同,事情内情要更复杂,关键是那帮人什么都干得出来,牵扯其中的受害者有人都是被谋杀。朴嘉熙怎么可能让姜南柯去介入这种事,但姐妹也知道自家孩子就是一根筋,她要是死命拦,那死孩子说不定会偷偷干。
与其让姜南柯跟个无头苍蝇一样闯一摊烂泥里,弄不好就深陷其中,朴嘉熙宁愿把事情放在可控的范围内。进而有了金子琳的登场,是朴嘉熙把她介绍给姜南柯。
这人本是妇女儿童部的一位科长,案件涉及儿童,而且有多方报道,媒体关注度高,金子琳就是当初负责此案的人员之一。
讲起来双方初次见面时,只看面相,姜南柯对这位姐姐或者阿姨观感还不错,对方看着很和善。可随便聊两句,初印象就跌了,对方感觉像是进阶版的朴嘉熙,就是纯粹以利益为导向的那种类型,政客?
2006年的姜南柯只是个艺人而已,不论是媒体还是普通民众都只当她是艺人。而九十年代就从首尔大毕业的金子琳可是典型的社会精英。后者把前者当学妹,态度还是不错的。
但基于姜南柯艺人的身份,艺人学妹要干涉媒体颇为关注的热门事件。就让学姐很自然的以为,学妹是想要借此事炒一波新闻,为此,金子琳很直接的问姜南柯,你对这件事的资金投入是想达成什么样的舆论效果呢?颇有点对方说得出她就做到的淡定,就是花钱的交易,学妹给钱她出货。
作为中间人,介绍两人认识的朴嘉熙快速打断学姐,表示学姐误会了,随后详细解释姜南柯是单纯的想做个好人好事。能不曝光尽量不曝光,最好不要曝光。
彼时金子琳不太信,但当姜南柯拿出一张二十亿的支票后,学妹到底有什么目的就无所谓了,给钱就行。学妹不想站在台前当英雄,对她是有利无害,这英雄她可以做啊,她还可以借此造势,即能让学妹的钱花得物有所值,也能让自己的事业再攀高峰,双赢。
自此,这对‘双赢’的组合就达成了,姜南柯负责给钱,金子琳负责冲锋陷阵的合作模式。
从2006年到现在,四年过去了,金子琳已经成为光州议员并且筹备往国会冲。同时她也分别拿下了学校,安置好学生,送恶人进监狱,以及花了姜南柯近两百四十亿的辉煌战绩。
此前姜南柯告诉经纪人,她对‘光州事件’的参与只是给钱,也不算妄自菲薄,站在她的角度她确实除了给钱,大笔大笔的给钱之外啥也没干,真正做事的是金子琳,那姐姐是真牛逼。
可是当为老板赚钱的朴鸿朗、金婷秀和从老板口袋里掏钱出去的人碰面后,前者非常肯定,并且有志一同的认为,后者是骗钱的政客。
前天才认识金婷秀见面的姜南柯,多少有点意外,本来相处的很是一般的朴鸿朗和金婷秀,在面对金子琳后就成了队友,一致对外。
今天这场见面有些奇特,本来只是姜南柯跟金子琳单约,但朴鸿朗和金婷秀强烈表示想来,变成了一起。
金子琳约姜南柯见面为的是另一所学校的收购和改建,原本可以被称之为‘熔炉’的那所学校,如今已经是光州政府的政绩,或者说金子琳的政绩。
她特地去瑞典考察,几乎一比一复制了瑞典一家有名的残障儿童慈善学校,这所学校都成了韩国特殊教育的模范学校,还再度拿到政府表彰,每年还有财政补助的20亿资金。前后也就四年,从收购到改建,准确的说是年都不到,可想而知金子琳是非常有能力的政客,不是只会骗钱。
光凭那所焕然一新的学校,姜南柯就非常信任金子琳的能力,对方出于什么目的不谈,事儿办得很好,这是可以肯定的。为此,她给钱给的也很心甘情愿。
在金子琳跟姜南柯说,她想要再度创建一所这样的学校时,姜南柯也是支持的。
但朴鸿朗和金婷秀极其反对,理由也很简单,做慈善没问题,但不能花钱让别人摘桃子啊,那不成冤大头了吗!
为了让新认识的老板相信,自己也不是个唯利是图的小人,金婷秀给了姜南柯一份详细的调查报告。厚达上百页,姜南柯光是捧着‘报告书’头都疼。
这份文件的核心内容是,对比了两家慈善学校的投资和产出比。投资不谈,所谓的产出比是指收容学生的数量。
一家就是姜南柯投资的那个能作为全国典型安利展现的政绩学校,里面什么都好,最好的设施,极高的日常生活待遇和全员海归身份的老师等等,都让这所学校名副其实,就是国内最好的。当然一分价钱一分货,这所学校的投资成本也远远高于普通私立学校。
请注意,是普通、私立,高校。这所学校投资金额对标的都不是慈善学校。
第二家就是光州市政府联合教会一起筹建的慈善学校,这所学校就很一般,但这所学校所收容的学生是前者的倍。而后者的投资是前者的十分之一都不到。每年两所学校拿到的政府补助,同样是后者更多。
这样的对比数据让姜南柯有点纠结,金婷秀的话更是说得她想叹气。
“金子琳xi是政客,她做事必然是有目的,有自己想要达成的规划,我可以理解,我想您也可以理解。但是她为了自己的政绩,打着做慈善的名义,用本来能照顾到一万个甚至更多孩子的钱,只收容了千不到的孩子。我不是要说她贪了您的钱,我想她也不必如此,可她花出去的钱真的物尽其用了吗?未必吧?”
“我觉得我有义务,在您还打算持续投入这个产业做慈善时,跟对方见一面。或许我们可以沟通一下,如果有些话您不方便同她说的话。”
姜南柯....“我其实不是圣人,我只能照顾到我所能看见的,那所学校也....好吧,你跟我一起去。”
本来只是姜南柯、金婷秀和金子琳的人见面,朴鸿朗不知道从哪听说她们人要见面,打电话给姜南柯说我也要去。姜南柯已经佛了,也不差多他一个,那就见呗。
四个人的见面,初期看起来非常友好,聊着聊着,另外人说话就开始夹枪带棒。
姜南柯?她是个听众。
这个人看似是两份立场,实际上是方立场。朴鸿朗游走于两边,一方面他和金子琳未来可能合作,还是大项目,天然的利益同盟。但金婷秀代表的是姜南柯的利益,朴鸿朗的核心利益也是姜南柯的利益,双方也是利益同盟。
这就导致在两位女士你来我往的争执资金流向问题时,朴鸿朗左右横跳,跟个墙头草一样,一会儿支持这个,一会儿支持那个。而两位女士都需要有人支持自己的观点好忽悠....说服姜南柯,进而双方也都处在,即拉拢也嫌弃朴鸿朗的立场,总之很是复杂。
作为听众,姜南柯也算个墙头草,虽然她不开口,就任由两位女士辩论,但她听谁说的都觉得有道理,立场左右摇摆,也没个定性。
金婷秀攻击金子琳的点确实站得住脚,老板的目的是做慈善,还是不图名利纯粹的善心,那同样的钱就更应该帮助更多的人,而不是为了面子工程搞本末倒置。关键是,这事儿对姜南柯一点好处都没有!
金子琳的观点也是很坚-挺的,全国范围内的示范学校可不止是面子工程,这是一个范本一个标杆,更是政府需要维持的政绩。有那所学校在,政府愿意给资金,有名的富人愿意捐助更有名气的学校,这些都能在未来达成学校自负盈亏。
要知道慈善是个无底洞,不能纯靠某人的善心去维持。姜南柯是有钱,可她的钱也不是大风刮来的啊,且不说让她一直不停的投入,她是否撑得住,就算可以,学校能独立运营,那她的钱就可以再建一所这样的学校,有什么不好呢?这才是利益最大化,小孩子不要只顾眼前,眼光要放长远。
在座四位都是首尔大毕业,按照入学时间分,金子琳是大家的‘老学姐’。
学姐环顾位弟弟妹妹,主要是对姜南柯说,“我们学校有国家招牌,自身盈利的方式就多。都不说什么外界的慈善捐款,光是我们可以提供其他慈善学校无法提供的义工证书,就能让学校赚一笔大钱。”
“海外名校是会考量申请他们学校的学生平时的社会活动参与度的,像是常青藤那样的联校都很在乎这个。多少有钱人家的小孩需要这样的履历,我们可以给孩子的履历添砖加瓦,孩子的父母就会愿意给我们学校添砖加瓦,这是非常有利于学校自负盈亏的。”
“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一所学校不能光靠捐助生存,那内里的行政人员的福利待遇根本无法保证。政府拨款我还不知道么,如果当年的财政预算不够,最先卡的就是这些福利组织的拨款。上面没拨款,下面老师的工资都要缩减,有多少人能纯靠善心过日子,他们也有家有口要养。”
“不是我说人性之恶,但你想让别人干更多更累的活,照顾一些不能自理的孩子就得把福利待遇给人家提上去。不然人家为什么要来吃这份苦?自己日子都过不好的老师,又有多少耐心,照顾那些大小便都要协助的孩子?”
“我可以说一句,那样的工作环境,你我这样的人根本待不下去,哪怕就是你脾气再好你都不行。”金子琳看向姜南柯,“当几十上百个孩子同时哭闹,你照顾得了这个就照顾不到那个,那时你怪得了人家坏脾气,不耐烦,乃至于打骂非亲非故的孩子?人家都快成义务劳工了。”
姜南柯觉得金子琳说的非常有道理,连连点头。本来就是啊,不能指望人人都是圣人,搞不好人家只是打份工而已。你钱没给到位,就不能怪人家不做事。
反方辩手迅速加入战场,金婷秀笑眯眯的先肯定学姐说得对,但是,“照顾弱势群体都不止是儿童,这本身就是政府要负担的义务,而不是由普通民众去承担。我们在做好人好事,本心是为了照顾弱势群体,不是为了做个项目赚钱,能赚钱的项目多了,何必走这条道呢?”
“学校能自负盈亏当然好,可在学校经营数年后才能自负盈亏的时间里,有多少本该被照顾到孩子被放弃了呢?同样的钱我可以救一万人,为什么只让千人活下来,剩下的七千人就不管死活了吗?那我到底做慈善还是做买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