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4章 动摇的心(1 / 2)
就在王莽焦头烂额之际,连他身边的心腹居然也出来添乱。
甄丰开始觉着在京中做官不如远在一方做个逍遥的封疆大吏来得实在,有实权,掌重兵,谁都不敢得罪!只要自己经营得好,甚至连皇帝都得对自己敬让三分!
特别是眼见着天下形势居然不似当初以为的那般能在王莽的治下欣欣向荣,反愈来愈乱,他的这份心思更重了。
他与自己的儿子甄寻一番商量,决定也学王莽玩起一把符命之法,试着为自己讨个封疆之职。
想当初,周朝初年的时候,曾经把直属领地分开治理,以陕县为界,陕以东归左伯周公, 陕以西归右伯召公,甄丰便是以此古事为先例,也大着胆子玩了一次天降符命。
符命上示:让太傅平晏当左伯,而他便是右伯!
拉上平晏,便是为了增加符命的可信度,就如王莽当初封自己心腹之时,也扯上了王兴与王盛这两个陌生人。
王莽接到符命,很是骑虎难下。
他自然是知道这里头的猫腻,可又如何?
毕竟自己便是靠着符命才当上皇帝的,而甄丰做的也仔细小心,没有什么明显的把柄,现在总不能说所谓的符命都是假的,然后派人去大张旗鼓地查吧?
一时没有理由去查,更也不想去查。
反正甄丰无非是嫌级别太低,那就分出一块地方让他治去,也没什么大不了的,多提防就是了,他一个甄丰还能翻了天?
正是焦头烂额的多事之秋之际,王莽实在不愿再多事,狠狠心,便顺势任命甄丰为右伯,治陕县以西,太傅平晏为左伯,治陕县以东。
反正一西一东,也正好能让二人互相监视牵制。
但令王莽没想到的是,见着自己老子真靠符命遂了愿,他的儿子甄寻,那个早就对王嬿暗中流了不知多少口水的甄寻,竟然也动了用符命为自己谋利的心思。
既然符命如此有用,他也便懒得费心思谋划太细,就是直白地将目标打在了王莽的女儿王嬿身上,甚至没有与其父亲商量,拉上两个好友协助,草草率地也造了一份符命,声称天意要王莽将身为公主的王嬿嫁给他。
所谓可一而不可再,这父子真的是得寸进尺了!
再这么忍下去,恐怕其它人也要忍不住动心思。
何况,这家伙把心思打到自己女儿身上!
王嬿毕竟是自己的女儿,王莽还是有关照的。刘衎死后,他几经谋划终登了皇帝位,又将王嬿封为安定太后,在没多久后又改封为黄皇室主(黄皇公主),同样是撇掉了原来的平帝皇后的名份,就为了方便她能再嫁。
私下里,他有与王嬿提出过给他重新寻一门亲事,以公主身份另嫁的打算,可令他想不到的是,自己这女儿却认定了刘衎,严辞了自己的好意,不愿改嫁。
自己已经愧了王嬿了,以前若说是不得已而为之,那现在自己是一言九鼎的皇帝了,总不能还将她当成工具人,把她强硬地嫁给甄寻这家伙。
也怪甄寻不细思,昊天皇帝可以指名道姓叫有能力的贤人上位,以造福万民,但如何有闲心思管得本该归属月老管的姻缘?
他居然以昊天名义来包办姻缘?这不是自留把柄机会给王莽一查符命一事嘛。
“这其中定有猫腻!”
王莽怒而令下,立马便有一群人冲入了甄丰府上,要将甄寻逮回来审问。
结果甄寻那小子倒是麻溜地闻风而逃,可怜了他那还没能出发去正式出任右伯的老爹甄丰被逮了回来,被王莽借势发难,查出了父子二人伪造符命的大逆之举。
甄丰被以伪造符命,欲封疆掌兵以图谋造反之罪,处弃市之刑。
出逃在外的甄寻没多久也被逮回归案,送他与父亲甄丰去黄泉团聚去了。
只是令王莽有些为难的是,这一案还牵扯进了目前身为国师的刘秀的两个儿子,刘棻和刘泳。
这两个傻子随了他爹,愣头愣脑地与甄寻交好,得知自己这个好友喜欢王莽的女儿王嬿,很是积极地帮他一同谋划了后面的那份符命,更是在事情不妙时第一时间助其逃脱。
但甄丰父子这一事是绝对不能轻饶,必须杀一儆百以儆效尤。心烦意乱加上焦头烂额的王莽,咬咬牙,只能将那两个愣小子依法论罪,给了个相对体面的死法:御赐毒酒。
除此之外,而又因为之前外交上的失误,与汉朝和平相处了许多年的匈奴也开始了兴兵屡犯,还有高句骊人及其它少数民族,见新朝内乱,也开始频繁地侵扰边境。
原以为自己登上了皇帝位,一言九鼎之下,只需对着前世所见所知,照搬照抄,总也能整出一个大差不差的世界。
可结果呢?自己这么些年也算呕心沥血,各项政策偏就无一能真正落实并有益效的。王侯贵族抵制,中层豪门地主起乱,低层人民生怨,义军如雨后春笋般地不断冒出。
内忧外患之下,连心腹都思变添乱。
他真的不明白,明明有前世那些伟人的成功之鉴,自己就算只是照抄,也不该抄得如此一塌糊涂啊?
时光如梭,悄然而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