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1章 明堂合祭(1 / 2)
刘邦说过,汉家天下,非刘氏不得称王。
自己虽然没有称王,如今却封了地位尚且在诸侯王之上的宰衡,刘氏的各个诸侯王的心底会是个什么态度呢?
王莽决定,在正式试探王政君之前,要先试一试各诸侯王对自己现下的态度。
第二日,他找到了刘秀,提出想重建明堂的想法。
明堂,传说在远古时代始于黄帝,是专为祭祀昊天上帝而特地设立的。夏朝叫“世室”,商朝改“重屋”,周代设“明堂”之称。
明堂即“明正教之堂”,天称明,是 “天子之庙”。
有道是:“王者造明堂、辟雍,所以承天行化也”。
“天子造明堂,所以通神灵,感天地,正四时,出教化,崇有德,重有道,显有能,褒有行者也”。
明堂的主要意义在于借神权以布政,宣扬君权神授。
这一世所学,王莽算得上饱读诗书。他在几经思索后决定以承古制之名,重建消失许久的明堂。
尔后在自己主持修建的明堂上举行合祭,把所有刘氏宗亲都请来一同举行大祭。明面上是承古制,聚刘氏血脉大祭祖先,以佑刘家血脉绵延,不要再总是一任接一任的皇帝无子嗣。
实际上,明堂是天子之庙,却由自己提建更主持修建,建完又是自己率先使用以号召刘氏宗亲过来祭祀,这可都是皇帝才应该并有权干的事。
然皇帝尚小,自己身为护佑幼皇与辅政的宰衡,还是皇帝的岳父,再加以自己的名声,即使这般行为有逾矩之嫌,却也不会对自己造成什么实质性的麻烦。
顶多让人说自己关心则乱罢了。
相反的,正因为这一份逾矩,才能让他摸出各地诸侯的真正态度。
如果他们都领自己的号召积极而来,说明他们并不反感于自己目前的权势。 不论是切实被自己收买了人心,还是真心臣服于自己的声望,亦或是顺势而为,都说明大势所趋,他们愿意顺从自己的号令。
甚至还潜意识的也把自己当成了半个皇家中人,有资格替幼皇行许多皇家之事。
承古制,明礼教,奉天命,这种事自然需要刘秀的参与。
早就是王莽铁杆迷的刘秀,一听说他想建明堂,那是很热情积极地替他奔走着,选了地址,与王莽一道去请得了王政君的点头,尔后更亲自查阅古籍,亲自绘出了明堂图示。
明堂选址在长安城外,东南方向的一处郊外空地。
那日的一早,王莽亲自捧着文书亲临施工现场,高宣吉时动工,更身先士卒地动土开工,与一众劳力有模有样地一起劳作了小半日,才在三公的催促之下离去。
继王莽之后,被他提为大司马的是王音之子王舜,加上大司徒平晏,大司空甄丰,三公悄然间都是他的心腹。
他都下地干活了,三公自然也免不了跟着他一起累了半天。
国丈、安汉公、宰衡,一人之下千万人之上的王莽亲临现场,更领着三公亲自与低贱的劳工一同劳作,所有参与修建明堂的苦力皆是忍不住地深感荣耀,群情激昂地库库干,不觉疲累。
难得的休息时间,大家更忍不住宣传着自己与当朝宰衡一同劳作的光荣事迹,很快便到处流传开了王莽亲临现场破土开工,更是亲自劳作了半日的消息。
以王莽如今的地位,还愿并能为这种事率先亲力,果真是如传闻中的平易近人,谦和怜悯,心系百姓。在他的带领下,连三公也是争相效仿,朝堂何愁不清?天下如何不安?
这是个真能与天下百姓同甘共苦之人!汉朝天下有王莽,幸甚至哉!
民心振奋,连王莽自己也没想到,在他的示范之下,第二日,长安城及周边居然涌来了无数的百姓与儒生,争先恐后地抢着免费干活,非要为修建明堂尽一份义务,卖一分力。
陆陆续续还有人从更远处闻风而来,前后涌来帮忙的义工,竟有十万之数。
汉朝经过刘骜的不断下坡式治理,又经了刘欣在位期间的混乱难堪,人心思安,此时的王莽真的是人心所系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