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章 引辞风波(1 / 2)
刘欣虽然名义上过继给了汉成帝,但他与成帝及王政君可没有什么亲情,与王政君的王家自然是更无感情与信赖可言。
母亲丁姬与祖母傅仙音那边,两家有多少人都摩拳擦掌,翘首紧盼着等着沾光,等着一展拳脚,大司马这么紧要的职位自然也是要给更令自己放心的这两家人。
可他却也不是个傻子,王家把控朝堂这么多年,上上下下的门生故吏一时是数之难清,枝节盘错复杂,有许多事还需要王莽去做的。
同样一件事,由王莽牵头去办,可能只需三分力便可完美达成;若叫其它人去做,或许十分尽力也未见得能有多大效果,就如自己的祖母与母亲封号一事。
还有大司马手上掌着的许多工作,这忽然之间也不是短时间便能交接干净的,何况他王莽明显是被迫辞职地心不甘情不愿,他又能老老实实地尽数交接?
重重顾虑之下,这才导致刘欣没有当场表态,只是拿着王莽的请辞折子,忧心重重地回到了自己的御书房沉思、权衡。
至于傅仙音与丁姬封号一事,这个好消息他早在来的路上便打发一个太监报喜去了。
没了祖母的哭哭啼啼与絮絮叨叨,他终于又有心思安安静静地想事情了。
一个人思来想去,他始终觉着此时真就将王莽这个大司马撸掉,弊大于利。
他又唤了太监去召左将军师丹与右将军傅喜,问了问他们二人的意见。
师丹是个顾全大局的人,像王莽这种有名声有才能的人,他自然是主张能用就继续用着。
至于右将军傅喜,他是傅仙音伯父的儿子,也就是傅仙音的堂弟。
刘欣在刚继任之初便给傅、丁两家的一些重要人物封侯,本来他也在封侯之列的,但傅喜觉着刘欣初掌皇帝位便如此大张旗鼓很是不妥,便称病推掉了对自己的封赏,因此暂时只是领了个统领皇宫守卫的卫尉之职。
直到前几日才被刘欣硬生生地塞了个右将军之职。
他虽是傅家之人,却与当初的王莽一样,是傅家中的另类。是个有着渊博学识与高尚品行之人,也是个聪明人,就入长安任职的短短一个多月便也混出了不错的名声。
贤明如他,早听多了关于王莽的许多名声,对于王莽请辞一事,他是真正地觉着可惜,自然也是全力支持刘欣留下王莽。
再没有犹豫,刘欣当场便亲拟了一封诏书,由自己的老师师丹亲自送去,劝说王莽归朝。
书中大意便是说:朕刚登基你就辞职,是表示朕不能顺承先帝之志,欲叫天下人骂朕忘恩负义,过河拆桥?否则你正是春秋鼎盛的年纪,怎能在朕正准备与你联手大干一番的时候说不干就不干呢?
总之一句话,啥也别说,回来等你一起上朝!
师丹亲带诏书而至,王莽有那么一瞬间是欣喜向往的,但他强行压下了向往的念头。
他也知道,皇帝任用自己人不过是必然的人之常情,没意外的话自己早晚是要被卸权的,不如趁着王政君还能说上话的时候先退下来再谋划。
何况,谁又知道他刘欣是否只是做个样子给众人看,叫人看到他的礼数与惜才?
既然退,那便趁早退得干净利落,别真拖拖拉拉地丢下一堆把柄,将自己拖得到时候无法全身而退。
不想拐太多弯弯绕绕,王莽当时便是故示着感动之色,直言自己确实是累了,更与师丹挑明了说:丁、傅两家有那么多的青年才俊正缺一展抱负的机会,皇上便从中选一个就是了。
反正这大司马之位早晚是丁、傅两家的,王莽已然挑明了,刘欣便也干脆丢了感动的心情,打算大张旗鼓地硬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