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七章 义渠良逝世(1 / 1)
次日,义渠良得报秦国的使臣将至,又因身体不适,交代完上郡的防务事宜,带着邬桓急匆匆地赶回去了。在他们踏进宁州地界的同时,秦国人满载粮食的队伍也到了,整整五车粮食足足有十多石关中上好的麦子。不明缘由的义渠戎人没有见过这么多、这么好的粮食,高兴极了一片欢呼!此时只有义渠良的心情很沉重。秦穆公无缘无故送来这么多粮食,莫非马上要出征了?义渠良吃不准秦公此番送粮的意图,不知如何应对?急忙召来邬桓商议。
“不知穆公这葫芦里装的是什么药?此番运送这么多粮食,不知是福是祸?我们该怎么办?”义渠良说。
邬桓不慌不忙地说:“我王莫慌,秦公不计前嫌,主动向我们示好,分明是想让我们日后随秦军一道出兵伐戎。”
义渠良问:“你不觉得穆公对我们太过客气了吗?如此一来,我们不想出兵,也得出兵,否则秦国乃虎狼之师,后果不堪设想。这才是秦公对我们恩赐、示好的真正原因。我们义渠国能拉出去打仗的精锐骑兵不过万余。如今驻守上郡和北地郡,哪来多余的人马出兵助秦?如若晋侯起兵攻打上郡,我们该如何抵御?这不是强人所难吗?”
邬桓不慌不忙地答道:“我王多虑了征伐西方诸戎,我们必须出兵助秦。否则,秦穆公怎能安心远征,只要我们派出两三千人的轻骑参战即可。伐西戎穆公攻下多少城池,占领多大地盘,公然不会属于我们。所以我们不能充当炮灰,做先锋,要竭尽全力拖延时间,踉在秦军之后敲敲边鼓,呐喊助威,尽量保全自身,不做无谓的牺牲。至于上郡的安危不必多虑,一旦上郡危难,秦国就会失去阻击晋候的屏障,调令关布防的秦军不会坐视不管。”
“我们接下来该如何应对?”义渠王问。
“我们急需要做的是礼尚往来。尽快挑选包括两名公子在内的二十名少年郎赴秦,再送上一百匹战马,一百头羊,也表明我们邦交的决心和立场。明年出征,秦国军队正缺战马,穆公保准满意也为我们省下一些过冬的草料。如此一来,全当是跟秦国人公平交易而已。”
听完邬桓的分析和安排,义渠良捂着口鼻,咳不成声了。
邬桓急忙喊来王妃安顿义渠良躺下休息,命医官赶紧救治。
秦穆公见到义渠国派来的少年郎和百匹战马与百只羊,顿时会心一笑。义渠国果然有高人存在,这样一来一去跟他们公平交易,礼数周到真是高明至极!穆公稍后吩咐下去,给义渠的少年郎换上秦国的衣着,安排食宿,与秦国贵族子弟等同,一起入学堂学习。
这年冬天,义渠国前所未有的平静,多年的发展和储备,国内逐渐富足。新添了上郡,国库又多了一半的收入,一切都向着繁荣昌盛的方向发展。可是义渠良的病始终未见好转,而且每况愈下。多年的戎马生涯,劳苦繁忙拖垮了他的身体,如今只能在病床上调养医治。
世事难料,秦穆公九年(公元前651年,晋献公病卒,晋国发生内乱。秦穆公千方百计想插手晋国内政而搁置了蓄谋已久的西征计划。后来,晋文公实行“弃债薄敛、通商惠工”的政策,使晋国“政平民阜、采用不匮”,迅速崛起的晋国“入王尊周”被周天子再次册命为侯伯,成为中原霸主。
秦穆公不甘久居人下,秦晋之间的恩怨情仇,酝酿爆发。先是崤之战,秦军全军覆没,后来的彭衙之败导致秦军东出称霸中原受阻于崤函,而最终折兵返回。
义渠良久卧病床不起,在生命的最后时刻,命人紧急召回尚在秦国游学的义渠骏和义渠骅,临终嘱咐儿子:
一、做一个知天命的人,勿忘本,善待义渠国的万千戎民。
二、中庸处世,做事要把握分寸、隐藏锋芒。王者更懂得要运筹帷幄,决胜于千里之外。
三、做人要内柔外刚。对自己妻儿要温柔和睦,对外征伐掠夺,必须独断专行。
四、要懂得包容。宽厚待人,唯厚德才可以载物。
五、谨言慎行。凡事三思而后行,言出必行,勿失信于人。
六、要经得起诱惑,耐得住寂寞。勿求奢靡,勿近女色,洁身自好以明志。
义渠国的其它事宜,皆由邬桓携其子由余协理。义渠良已经无法服药,走到了生命的尽头。
义渠良去世后,义渠骏继位戎王,国中大权旁落。为了避嫌邬桓赋闲在家,称病不出,诸多事宜由其子由余代理,偶尔遇到难事了,在背后指点迷津。这几年来秦晋之间始终处于胶着状态,时而柔情蜜意;时而刀兵相见。这倒是给了义渠国前所未有的黄金发展期。秦晋两国的战事一起,义渠的马匹、牛羊就成了紧缺物资,由商人源源不断地销往两国。数年下来,义渠国储备的钱粮堆积如山,国富民强,足够几代戎人享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