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百九十三 蒯越的一种揣测(2 / 2)
届时,新天子若有德行,再行故事,以更遥远之土地置换江南土地,在江南行度田之法,如此循环往复,只要还能有足够土地,此法便可一直推行下去,直至封无可封,赏无可赏。”
蔡瑁瞪着眼睛,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蒯越舔了舔有些干涩的嘴巴,轻声道:“只是不知道届时的天子还有没有如今天子的本领了,亦或届时与如今又有哪些不一样,以至于同样的事情还能再次发生。
若每次置换,国朝可延续百余年、二百余年,则如此循环往复之下,周室八百年御极天下,未尝不可重现,之前在内阁,听人说嘉德通义的内容便是与此相关,当今天子已经做好准备了。”
“嘉德通义?听说已经编了好一阵子了。”
“嗯,郑尚书主编,很多内容都是陛下亲自敲定的。”
蒯越说道:“据说其中最关键的内容就是倡导学习故周旧事,向东南西北四方全力开拓,获取更多的土地,让更多人得到赏赐,可以满足,以此延续国朝天命。
据说当今天子认为前朝之所以走到末路,都是土地不够分配了,人心不足,于是内斗不止,叫外人钻了空子,其实要我说,道理还就真是那个道理,但是真能做到吗?”
“东南西北全力开拓?”
蔡瑁皱眉道:“向东是什么?是汪洋大海啊,向北,是一望无际的大草原,向西,倒是有西域之地,但是路途遥远,听说土地也并不肥沃,向南,更是毒虫瘴气,艰难险阻不断,怎么开拓?”
“谁知道呢?”
蒯越摊开双手,摇头道:“当今陛下如何设想,你我怎么能清楚呢?你我也不是他肚子里的蛔虫,但是我还真的挺期待的,这一次,花大笔钱,用江南之地予以置换,算是过去了,下一次呢?”
“下一次?这一次先过去再说吧!”
蔡瑁笑道:“也不知道多少人会群起反对,造朝廷的反啊……”
“跳出来的越多,死的越快,朝廷往后越轻松,这一次是真的过去了。”
蒯越摇头道:“六大军区是干什么用的?不就是为了应付此事吗?他们要是应付不了这些事情,还就真是白瞎了陛下给他们那么好的待遇,一天三顿饭、一月一发兵俸,如此厚待,士兵敢不效死?再说了,那些盼战功盼的眼珠子都红了的将军,会放过这个机会?”
“那倒也是。”
蔡瑁缩了缩脖子:“听说当今天子带出来的兵,就没有打过败仗,三十万骄兵悍将啊……”
蒯越点了点头。
“所以啊,羌人、鲜卑人、乌桓人和匈奴人都无法匹敌的天子亲兵,哪里是那些乌合之众能对付的?不过时间长短罢了,这一次肯定过去了,而天子发起的这一国策变更,应该是为下一次做准备。”
“想得那么远啊……”
蔡瑁感叹道:“异度,你也很厉害啊,居然能看到和天子一样的东西。”
“我看得到,但我不知道该怎么做,我也完全不认为天子能做到。”
蒯越摇头道:“可偏偏天子不单单看到了,还要上手去做,现在看起来,似乎还真是有模有样,任何一代天子能做到他这个地步的,都是极其罕见的,都不能以中兴之主来看待。
所以外界传闻大汉此番就是改朝换代,我也是深以为然,只不过这改朝换代进行的相当克制,很多东西都在天子的掌控之中,并未失控,这才是我感到非常惊讶的地方。
自古改朝换代无不乱战、兵祸连结,而这一次,却并非如此,能把改朝换代进行的如此克制,保全那么多条人命,我便在想,或许下一次,当今天子也能过去了。”
“那也是一两百年以后的事情,你不也这样说吗?”
蔡瑁摇了摇头:“那不是咱们能活着看到的事情,我现在就想看看到底有多少人不知死活,和那么强的军队作对。”
“那简单,拭目以待即可。”
蒯越举起酒杯,笑道:“我现在可是很想看看局势会如何发展的,当然,我更想看咱们这位陛下是怎么走出去的。”
“一起看。”
蔡瑁也举起酒杯,两人碰杯,相视一笑。
如他们两人这般紧随核心集团之后上表表达自身意愿的官员其实还挺多的,因为刘备并未刻意让人保密这个消息,自内阁以下,很多有关系的人都提前知道了这件事情。
然后盘算了一下自己的家产。
有些家产比较大的人紧急和家族商量。
有些家产不多的人则毫无感觉。
有些出身贫寒的小官小吏更是喜笑颜开,拍手称快,觉得能看到皇帝陛下搞均贫富,实在是太棒了!
江北度田也是有先后的,这第一波度田的对象就是官员、吏员及其家族,所以官员吏员们需要第一时间完成自身家族的财产通报与户口通报,以协助朝廷完成数据统计。
这十六万多的数据和牵扯到很多方方面面的消息是整个度田中最重要也是最先要解决的问题,这十六万多官吏的问题解决了,剩下的问题其实就好说了。
从核心权力圈子开始往下,朝廷各大部门,各大部门的负责人、次要负责人和各级负责人,以及他们手底下的办事人员,整个雒阳朝廷的官员们和朝廷之下的办事吏员们都开始了行动。
因为品味到了不一样的风向,知道皇帝已经搞定了核心圈子,这个事情势在必行不可能扭转,所以为了自身的官职、权力和地位,他们往往能做出一些正确的选择。
当然了,也会有一些官员觉得自己的土地太多,心不甘情不愿,口出怨言,到处埋怨,且心生不满。
一时之间,众生百态,不一而足。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