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1章 亩产千斤(1 / 2)
给张县令送去了计划书,陆青山他们就要全力收甘薯山芋了。
今年村里人不但要收获自家种植的山芋甘薯,还要收枫林山上的野生的。
再就是那几个山坡上的板栗。
村里人为了以后方便挖山芋, 已经连续出工,把通往山芋地和甘薯地的路,修了个七七八八。
就差修通往竹林的路了,村里人准备明年有时间再修。
挖山芋甘薯可是急不得的活计,也比较费劲,但是收获也是非常喜人的。
亩产最高达到了两千斤,最差的也在一千五左右。
别说是村里人震惊了,就是大司农,也震惊的无以复加。
据他所知,不论是中原腹地,还是边塞苦寒之地,从来没有一种作物能亩产千斤,更别说两千斤之多。
这么高产量的作物 ,能养活多少老百姓呐!
大司农激动的在他的册子上,又记录了这空前的数据。
这可是他亲自跟着村里人开荒耕作,亲自挖出来的东西,又亲自称重,得出的数据。
这一切都是真实的,却又那么不真实。
这真是大越之福,天下百姓之福啊!
他找来村长,让他务必多留种,留好种。
明年就在这临川县先推广,只要种植的人多,慢慢的,数量越来越多,物种也会流传开来,老百姓接受的过程也会容易不少。
村里人起早贪黑的赶着挖山芋甘薯,永平侯邓大魁也从京城赶了回来。
这次与他同行的还有盐务司的官员,还有盐监司的巡察,从水路以最快的速度赶到了定州。
在定州总兵府,调集了一队人马,由邓大魁带着去了盐湖。
经过盐务司和盐监司的测量,发现这盐湖含盐量非常大,太适合晒盐了。
只是北境气候特殊,一年之中,最热的时候也就三个月左右。
除了漫长的寒冬,其它几个月不冷不热,比不得东面和南面,要晒盐不太理想。
不过,远离盐湖的那座盐矿,含盐量确实非常惊人。
在开采盐矿的同时,也可以晒盐。
只是,要在这里开设矿场,却有些难度。
因为附近没有淡水,矿工的吃喝是大问题。
离盐湖最近的一条大河,还在三四个山头之外。
要是每天都翻山越岭的去运水过来,就有些太不方便了!
盐务司的人就带着牙衙役,在附近寻找水脉,看能不能找到山泉,或者大河的上游,把水引过来。
邓大魁本来想回到枫林村去,又有些不放心。
这里可是真正的深山老林的,上次他们就遇到了老虎和大熊,留下言盐务司和盐监司的官员,万一跑出来几个大家伙,可就糟糕了。
于是,他特别提醒大家要小心点,千万不能单独行动。
既然走不了,他就陪着大家找水源。
其实他心里也清楚,这件事情要是让小外孙女来办,绝对比他们在山里面瞎摸来的强。
但是他又不能说出来。
就让大家先找吧!
要是实在找不出来,他再去找小外孙女问问。
*
眼看天气一天一天凉下来,陆元元心里也着急。
今年要做的事情实在太多了,耽误了她找大哥的时间。
看家里的甘薯山芋已经挖的差不多了,她就不再管了,每天都找借口出去。
然后骑着大金,在附近的州府县城,寻找大哥的踪迹。
最先去找的就是青州府,因为青州离定州最近。
骑马或者坐车的话,要走十几天,但是骑着大金,半日就能翻过山脉,来到青州府。
她知道,上次外公也来青州找过,而且还拜托了青州知府下发了公文,但是还是遥无音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