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壹佰贰拾陆回 董休昭齐备唐甲,李世民再造唐军(中)(1 / 2)
第130章董休昭齐备唐甲,李世民再造唐军(中)
建兴六年余月初一。
此时正值夏日,成都境内艳阳高照。
李世民与永昌亭候中护军赵云、步军校尉兼领中领军向宠、丞相参军廖化等一众文武大臣坐于校场中央阅台之上。
是时,李世民身着戎装,手扶天子剑坐于中央。
各文武皆不知陛下何意,故而噤若寒蝉,无一人胆敢发声。
廖化则是左右环顾,见无人注意,便侧身至向宠耳边说道:“今日乃陛下与吾等所约之期,但某前日听闻,陛下操练新阵不过十日,稍后练兵之时,巨违自当假意败于陛下。”
向宠闻言,稍稍望向刘禅,之间其眉目之间透露出坚毅果断之貌,故而说道:“陛下终究是少年天子,在下见其浑然不将天下英豪放在眼中,但益州疲弊,正是陛下横空出世,方才稳住朝局,在下自然知晓如何行事。”
廖化闻言,便轻轻点头,道:“如此便好,在下数日之间,心中便存忧虑,唯恐巨违阵前大败陛下,导致益州之中,再生动乱。”
向宠轻轻点头,再不多言。
是时,李世民放眼望去,正见三万屯田兵皆枕戈待旦,无一人胆敢妄动,不由得圣心大悦。
而那朝中文武,亦是听闻陛下与向宠之约,故而静静待之。
正当众人沉默之际,李世民手持天子剑,忽地立起,道:“军者,国家之大事也,朕不日之间,便将北伐而去,今日正是操练三军之时。”
此时,校场之中,玄甲军在中央,各持横刀、弓弩,御林军在左,分为骑、步二阵,各持戈、斧、弓弩。
而屯田兵则在右,其中各队具火鐕一个,胸马绳一根,首羁、足绊皆三副;
每人携长弓一张,长羽箭三十,手持陌刀一柄,穿胡禄、备砺石、持大觿、戴毡帽、披毡装、背行藤。
李世民放眼望去,正见三万将士披甲执锐,心道:颇似当年唐军耳。
此时正直炎炎夏日,三万将士无人不汗流浃背,却无人敢动分毫。
浩浩军威之下,颇有几分肃穆之气,再不似往日亦兵亦民之屯田兵。
朝中众文武望去,虽不知陛下操练阵法如何,但治军之严已然显现。
众文武又望向御林军,其虽为昔日白毦兵所改,号称“西方上兵”,乃大汉麾下精锐之师,但此时烈日之下,却有不少将士稍解其甲。
众文武亦是将这番场景看在眼中,两相对比之下,皆认为屯田兵军法更严。
是时,董允出班,手持檄文,长声呼道:“兵者,国之大事也,今大汉皇帝陛下检阅三军,传令四方:
建兴六年,天下纷乱;时值倾覆,大汉蒙难。天赐圣主,星河斗转;检阅三军,诏告宇寰。缅怀先帝,铭记两汉;马革裹尸,将不丧胆。
一曰缅怀:先帝仁德,传于四海;三兴大汉,百折不改。今受天命,诏命三军。以彰其功,以慰英灵。
二曰立志:昔我大汉,囊括四海;今吾铁军,再入中原。薪火相通,迷夜长虹。三军列阵,广告天龙。
三曰将士:旌旗猎猎,飞马兵雄。甲胄不解,银鹰翱翔。东风浩荡,追击长空。披坚执锐,何惧敌雄?”
是时,校场之中擂鼓作响、旌旗飘扬,数万将士手持兵戈,击地为节。
勇武之师,直显肃杀之气。
此番豪迈壮阔之景下,台上众文武无不膛目结舌,口中呼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