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1章 秋收(1 / 2)
入秋以来,朝廷上下最大的事情,即做好秋收事宜。
其实在战争即将结束时,各地已开始忙碌起来。
之后又有大批士卒、民夫离开军队,返回家乡。
紫薇阁不断派遣朝中官员,到各地监督税收的征收情况,确保豪强、百姓按照规定,交纳应交的粮食和赋税。
同时,朝廷也会根据当年的收成情况,适当调整税收标准,以保证财政稳定和农民的生计。
在秋收之后,各地会将收来的粮食,运往金陵或开封等地,交由朝廷统一管理和调配。
今年谈不上多么的风调雨顺,岭南、蜀地皆有火灾,长江中下游又发了大水,淹没了两岸大批农田、房屋。
紫薇阁处置得当,期间未发生乱事。
为显示朝廷“重农桑、务耕田”,秋收后,又在金陵城外,精心挑选了一大片还算平整的田地,李昭率朝中文官武将下地耕种。
天子亲自下地劳作,如此大事,自然要搞得热热闹闹,人尽皆知。
聪明人都明白,这是场政治作秀。
为了讨天子欢心,所有人都在努力配合着。
哪怕有人出身富贵,压根未干过农活,仍在笨手笨脚挥着锄头。
让人们意外的是,皇帝这次格外的认真。
李昭撸起袖子,卷起裤脚,脱去鞋袜,赤着脚下地,连续干了近半个时辰,额头都冒出了汗水。
期间数名大臣劝李昭休息下,被李昭断然拒绝,并当众大声呵斥。
“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古往今来,耕种皆乃国之大事,岂能有懈怠之举。”李昭目光扫视众人,朗声道。
众人闻言,面色微微动容。
明明知道皇帝是在作秀,但能做到这种地步,也确实难得。
反观前齐历代帝王,从未做过类似的事情,都是整日待在深宫之中。
这么一想,关于齐国为何不复存在,人们心中不禁顿悟。
连做做样子都懒得做,活该被秦国灭掉。
最终,在范硕、邓信等紫薇阁重臣竭力劝说下,李昭这才“不情不愿”放下锄头,被迫去休息。
礼部右侍郎潘思宜,同时也是《大秦周报》主编;其在一旁观摩全程后,很快写下了一篇三千字的文章。
经一番详细加工后,内容可谓感人肺腑,直达人们灵魂深处。
李昭读完后非常满意,赏赐他两箱金银,以鼓励他再接再厉。
潘思宜甚是兴奋,仿佛看到了尚书之职在向他招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