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9章 联军退兵(2 / 2)
当天夜里,各国派出去的探马从渑池方向回来了。
“启禀将军(大王),营外三十里没有发现敌军动向。”
听到了探马的回报之后,联军诸将纷纷松了一口气。
“如此看来,秦军此时正在全力救援落水的秦人,倒是顾不上我们了!”
“秦人大多都是关西之人,擅长泅水的人并不多。这一场水攻,至少也能淹死七成秦卒…”
苏仪面色平静的说出了自己的猜想,伍德等人却都是沉默,并没有开口附和他的话。
身为军卒,身强体健的秦人都将淹死七成,而那些同样不擅长泅水的百姓,又要淹死多少?
最为关键的是,这水流湍急,恐怕就算是会泅水,也要淹死无数吧!
兵家并非都是冷酷无情之辈,恰恰相反,正是因为懂得兵事之残酷,所以兵家在对待百姓的时候往往才会常怀仁慈之心。
历史上的兵家鼻祖孙武,选拔将领也有“智信仁勇严”的要求。
“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孙武开宗明义就已经点出了战争的重要性,明确战争是关系到国家的存亡、百姓和战士生死的大事,是诸侯国无法回避的存亡方式,已经是不能不去研究的事情了。
不研究不明察,只会让大家在战场上重复血腥的肉搏,徒增本可避免的伤亡。
“多算胜,少算不胜,何况于无算乎。”
这是谈到“庙算”,也就是战争之前的战斗策划。生命是可贵的,战争前充分的准备和策划,既可以让我方获胜,又可以减免不必要的伤亡,珍惜生命。
“凡用兵之法……日费千金,然后十万之师举矣。”
指出战争对经济的损耗是极大的,为了支持一场战争全国百姓要承担着多大的负担,“路有饿殍、易子而食”。战争确实是残酷的,但是既然不可避免就只有尽快地结束它,所以才有:
“故兵贵胜,不贵久。故知兵之将,生民之司命,国家安危之主也。”
正因为战争是野蛮残酷的,所以战场不是让我们“潇洒飘逸”的地方,必须要兵贵神速尽快完结。知道这点的人才是“生民之司命,国家安危之主”,才是“仁者”。
战争的目的是什么?是为了让对方屈服,而不是杀人和破坏。杀人和破坏是战争中不得已的“副作用”。
所以孙子提出“夫用兵之法,全国为上,破国次之……是故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攻城之法,为不得已。”
所以战争最佳的结果是使敌国完整的向我们投降,而不是通过破坏杀人而使对方屈服。杀人一千自损八百,这对双方的生灵都是一种涂炭,即使百战百胜也不值得提倡。能通过外交、谋略获胜,就不必去驱使将士奋力攻城。真正值得提倡的是通过不流血、不破坏等不交战的方式就让对方屈服,这才是战争最高明的地方。
这难道不是一个兵者无奈之下最大的一份“仁慈”吗?
所以,几乎是套用孙子模板的陈武此时并没有用水攻战胜了一支秦军之后的欢喜,更多的还是因为自己的计策造成了数万渑池百姓流离失所,乃至于殒命洪水之下的无奈。
陈武是仁德的,而伍德难道就是残忍的吗?
他的思想之中,同样也有对于德行的推崇。
他们用计用谋,不择一切手段取得胜利,这是对本国的将士负责,这是对自己国家的仁义。
他们并不以杀敌取胜为乐,这也是对敌人的仁义。
苏仪猜到了他们的心思,所以没有再继续纠结于这件事情。
“诸位将军都辛苦了,今日秦军没有追来,我们便好好休整一天,明天再继续赶往洛邑吧!”
众人闻言之后点头,随后各自离去。
当夜幕降临之时,赶了一天路的联军士卒都疲惫的躺下来休息。
陈武躺在自己的帅帐之中方才躺下不久,耳边便朦朦胧胧的听到了喊杀之声。
“不好了,秦军杀来了——”
陈武猛的从床榻之上坐了起来,随后看了一眼四周,并没有前来报信的士卒,顿时松了一口气。
就在他准备起身之时,耳边却是突然间传来了一阵阵马蹄之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