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3章 于谦死因(2)(1 / 2)
实际上,明朝的每个强权皇帝,都屡屡要求储粮。
朱家皇帝下过很多、很多这种类同的圣旨——要求各村建造粮仓储粮。
明朝的粮仓,大体上可以划分为中央直辖粮仓,王府辖下粮仓,运河水次仓,地方官府粮仓,民间义仓,村里社仓。
成化帝时期,在奏疏中出现了这样的情况——“每里积粮三百石”,甚至不乏“积粮七百石者。”
明朝一里只有110户啊!
单单村里储存的粮食,就够全村人吃一年了!
这些粮仓全部加起来,在弘治之前,足够全国食用三年!
难以置信不?
在弘治之前,不乏这样的记载:
“宣德六年,湖广襄阳广盈仓旧仓,积粮小麦三十余万石。”
“正统三年,福建汀州见在仓,积粮33.2万石。”
“南京各卫仓,积粮四百五十万石,每年军俸粮仅七十五万石,可支六年。”
“景泰六年,衡州府广盈仓积粮十四万石,军需五千石,可支二十八年。”
……
至于地方遇上灾荒,明朝最常见的操作就是不但免除税赋,更是让开仓借贷。
约定春种秋还者,或是免息,或是仅有一分息。
甚至,直接不要了!
比如:
洪武二十五年,赈济陈州、原武等地,就是无偿赈济。
永乐十年,莱州等地遭灾,直接发放赈济粮近六十万石。
永乐十一年,青州府水灾,一样直接不要灾民归还了。
朱祁镇的正统六年,常州府的武进等县遭灾,也是直接不要归还了。
……
至于官府施粥,更是常态。
我讲了这么多粮食记载,就是为了说明于谦的死因之一。
既然讲于谦,那就以正统朝来说。
先说朱祁镇这个人的人品——
朱祁镇不是要造海船,重启大航海么,于是,福建发起叛乱。
朱祁镇怎么解决的——
他看出来造反的真相了啊!
于是,除了派兵平叛之外,还让福建开仓放粮,约定:
借粮一石,还粮两石五斗,但是,不限制归还时间。
就看这一条,就能看出朱祁镇的手腕。
一边打,一边拉,这手段不低吧?
不要说朱祁镇小家子气,或者说他没看出来福建叛变的真相!
再看看他再次登基后的操作:
天顺元年,河间等府三十万人遭灾,朱祁镇直接发放近25万石粮食。
直接不要百姓归还了!
若想看透一个人,小事就是最好的入手点。
就这两次赈灾,就能看出朱祁镇的人品。
福建叛乱,他想的不是全部杀了,而是用利益,诱使百姓归家。
你看,不限制归还日期——这不是白给的么!
这不就是告诉老百姓——不要跟着他们造反了……
就这一点,这足以看出,朱祁镇是个讲仁义的人。
那么,他为什么还要杀于谦?
实际上,这件事要从朱祁镇亲政前后入手。
朱祁镇正式亲政,是在正统七年,张太后殡天。
实际上,正统五年,杨荣去世,他就逐渐有权利了。
就在朱祁镇亲政前一年的正统六年,福建中央直属粮仓,改为地方掌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