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0章 兵马未动(1 / 2)
转眼已到公元1178年。7年虽短暂,但中华阁早有谋划,各项战略逐一实施。
首先,兵马未动粮草先行。
马速从米州收集回来的玉米、土豆、红薯等高产粮食,因有小洞天的先期培育,无论是种子成活率、生长速度、产量以及抗病虫及温差等各项指标,都比原产地的种子优良许多。
加之每一类粮食品种都有20种以上,在中华阁农业科研所的精心培育和筛种、杂交等技术运用下,第三年便开始在厦门、弯岛、南、北苦夷岛,以及吕宋、南北罗娑斯(澳洲、新西兰)等各个维度的控制区,大面积种植成功,且一直都在进行种子的优化筛选。
当然,农业科研成立后,同样也成立了研究中国本土众多作物,如水稻、大豆、粟(小米)、高粱等良种项目部,这些年也颇有成效,厦门、弯岛等南方地区水稻单季产量从之前亩产225公斤,增长到亩产310公斤左右。
虽远远比不上红薯、土豆和玉米等高产作物,亩产上千公斤,但进步也算不小。这也得益于这些年不仅重视种子筛选,以及中华阁这些年的鸟粪矿石制造的氮磷缓释复合肥料。
不过,这些高产作物及农业科研,都是采取军垦模式种植,收获的粮食除种子严密保管外,全部统一回购到中华阁旗下工厂。
但棉花、蔬菜、水果,在中华阁位于各王朝基地、控制区,却是向当地百姓全面开放。这些作物、水果等,让农户们有了更多的收入渠道。尤其是无需太多人工的果树,在辖区内的老百姓,每家每户门前院后都有种植。
甚至有些劳动力缺乏的农家,自家土地专门用来种植水果、棉花、蔬菜、花生等经济价值高的作物。从而让水果、蔬菜、食用油的产量大幅提升。
中华阁旗下的商号,将一些便于运输和存储的水果、蔬菜及食用油,统一收购后,运送到各王朝销售,还有意识地在各王朝,积极推广这些新奇的农作物种子、种苗。
面包树、橡胶树等因气候条件限制,只能在靠近赤道的地区种植,为此中华阁还专门派兵,占领了苏门答腊岛、加里曼丹、苏拉威西岛以及马鲁古群岛等10多座大岛,将岛上的原住民大量迁移到倭国去挖矿。
好在这些树木花费的人力不太多,从大陆移民了5万人,再留下了经筛选,比较本分且稍微肯干活的当地土着10余万人,进行日常维护和收割。
各种高产粮食连续获得丰收,不仅确保了中华阁海外控制区和国内各基地的粮食供给,每年还有40%以上的结余,且随耕种面积扩大,还在快速增长。
同时,为保持贸易平衡、消耗金银币兑换来的各王朝货币,中华阁并未停止从其他地区交易粮食。
有了充足粮食储备,饲料工厂应运而生,各种牲畜的养殖业,迅速在中华阁辖区发展,并已成为一个新兴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