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面圣(1 / 2)
已经是光化三年(公元9年六月既望,天气逐渐变得炎热,白天也能听到”嘶嘶嘶“的蝉鸣声。
这一天,大明宫内,当今圣上正一边吃着解暑的凉藕绿豆粥,一边听着眼前之人的汇报。
“陛下,为臣昨日在集市已经见过了萧中书之子。”一位中年的男子半跪于地,抱拳道。
如果萧天行在这里肯定会认出眼前的男子是谁,他就是集市上威风凛凛的千牛卫大将军李宗正。
他也是圣上唯一的可以依仗的军队,其余的神策军左右厢军,南、北衙禁军,大部分被宦官掌控,外面的藩镇军队,更是不可能了,所以皇帝一直想夺回的,便是军权,有军权才能有话语权。
虽然现在他表面上还受到那些宦官的尊敬,谁又知道那一天不会出现变故,而且现在朱温握重兵悬在京都头上,如同一把刀,没有军队寸步难行,这也是他拉拢老臣的那些子弟的原因,但是那些官宦子弟大部分都不堪重用,只有少数像这个萧天行一样是个可造之材。
但他哪里知道,一场场涉及天子废立的阴谋正在渐渐浮出水面,也正是这一场剧变,让他真正退出了权力的舞台,大唐也真正名符实亡。
“如何?此子可堪大用?”昭宗吃下一口莲藕,饶有兴致的问。
“此子虽然只有十六,但已有国士之风。”李宗正回答。
“国士?快快与朕说来听听。”昭宗一下子就来了兴趣。
“陛下要微臣去请萧中书,但萧中书已经先一步来见陛下,正当臣无功返回之时,在集市上居然有一位少年敢直视微臣,臣十分惊奇,便仔细端详那位少年,那少年生的一副英俊模样,目光清澈,内含进取之气,有一股英气,衣着华贵,气质出众,确实是一位人杰,加上今天看到的关于他的画像,臣才知晓那是萧中书之子萧天行。”李宗正把自己的所见所闻一一说了出来。
如果萧天行听了他这句话,一定会大呼冤枉,我只是馋你的甲胃和士兵而已,进取之气是什么鬼?
“恩,如你所言,看来是一个可以担大任的人,具体要见过了才知道。”
“崔卿,你以为现在局势如何?”昭宗问向身旁一直沉默的崔胤。
一直不开口的崔胤微微拱手道:“臣以为现在局势向良好的趋势发展,如两次钦差归来所言,萧氏父子言语和肢体并无不妥之处,昨日陛下亲自见了萧中书,萧中书也表示效忠陛下,经过近一次对阉人的敲打,现在局势十分有利于陛下。”
昭宗又问:“那下一步该如何是好?”
“下一步应该以强兵除乱,首先是宫中,令居要职军中的阉人赴宴,行鸿门之事,即可解决。而藩镇只可徐徐图之,萧郎蕴大才,付之以军事,募兵成立一只忠于陛下的军队,数年之后内外一体,陛下拥仗天子之威,招贤纳谏,强兵修文,占据大义,天下不出十年,可收复近半,大唐可兴矣。”
“妙啊!”昭宗高兴的拍着手,“朕现在就等着这位萧郎来了。”
宫中的一出隐蔽的楼阁中,有数人正在商议着什么。
“怎么办,宫中现在全是李宗正那厮的兵马,陛下不许我们的军队接近皇宫。”其中一人说,面相偏白无须,声音尖细。
“现在消息全部被封死了,不过可以知道的是他们正想办法除去我们,我们必须要有应对之策。”另一人说。
“大不了鱼死网破,逼急了狗也会跳墙,我们把整个皇宫血洗了!”
“愚蠢,又没有到无法挽回的局面,何故如此。”
“那个萧天行什么来头,陛下好像很看好他。”
“管他什么来头,挡住我们的路就得死。”
“小心些,上一次的教训还没让你们清醒吗,再怎么样他也还是皇帝,他的人没多大价值的,能不动就不动。”
用完早膳的萧天行,正在打理衣冠,现在他还没成年,所以没有冠,只好扎起总角。
“此去皇宫,谨言慎行,知道吗?”萧正对他说。
“孩儿知晓了。”萧天行老实的说。
“去吧。”
萧天行坐上马车,马夫驾驶着马车向皇宫去了。
路上没有什么坎坷,此次出行他只带了钟季平,因为他发现钟季平武艺很高,高到什么程度?能与萧健不相上下。
前方恢宏的建筑映入眼帘,很快就到达了皇宫,皇宫周围有一批批带甲的禁军守卫,十分森严。
“到了。”
下了车,就有一个穿着甲胃的将军来到他面前,还是个熟人。
“我们又见面了,萧郎?”这个将军正是李宗正,此时他正一脸笑意看着萧天行。
“是啊,我与将军甚是有缘。”萧天行打了个趣,看来陛下对他很看重,居然让手下大将来接他。
走过长长的由大理石铺成的长道,穿过一间间豪华大气的殿阙,终于来到了大明殿,历代皇帝办公的地方。
自唐高宗起,先后有17位唐朝皇帝在此处理朝政,历时达2余年。占地面积约34平方千米,是明清北京紫禁城的45倍,站在它面前,无数豪华的红金涂饰和百根珍贵的绕龙柱,金色的地砖看上去价值不菲,还有许多名贵的画和瓷器,这令萧天行一下子没缓过神来,这是他第一次到皇宫里,比电视里的要震撼的多,不禁称奇。
李宗正见他这样,不禁笑了,小孩就是小孩,在成熟也是小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