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三章 赵府家塾(2 / 2)
赵迁阳耷拉着脑袋,精钢制成的戒尺重重打在他手心,瞬间泛出一尺红印。
“知错?你可知何错之有?若是答不上来,罚你将《礼经》抄十遍。”
“明年春末便是梦泽州归元府的府试,《礼经》是必考的三书六典九经之一,若是府试不过,弟子便无法去龙渊城六大官学求学,也自然进不了六部九寺,从此与仕途无缘,辜负父亲和夫子对我的一片苦心。”
“既知如此,为何还不日日勤修苦读?”
“禀夫子,弟子日前在比武中受了伤,这个月定当将落下的进度补上。”
“你参加的是文试,考的是法令、儒学、政论、文才、算学五科,跑去练武作甚?若府试前折了手,岂不误了大事!”
卫夫子气的咬牙切齿,抓起戒尺又连打了赵迁阳手心三下。
“夫子教训的是,弟子今夜便将《礼经》誊抄十遍。”
卫夫子听见赵迁阳这么一说,气也便消了一些,道:“凡读书,整容,定心,看字,断句,慢读。务要字字分晓,勿得目视他处,手弄他物,且须细记遍数。如遍数已足而未成诵,必欲成诵。遍数未足,虽已成诵,必满遍数。犹逐日带温,逐旬逐月通理,以求永久不忘。读书不在多,能下精熟工夫,积久自然有得。”
卫夫子轻轻叹了一口气,道:“你非世家子弟,若想在唐国出仕,定当要将儒学学好,我朝第一大儒孙文墨乃三朝宰相,便是靠着这些儒学经典从一届平民变成唐国第一权臣的。”
说到此处,卫夫子竟然有些哽咽,毕竟孙丞相的励志故事,曾激励着唐国多少读书人熬过那十年寒窗苦读。
“你的母国东桑国,据传便是礼运篇中所云的’选贤与能,讲信修睦,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皆有所养’的世外桃源,也是所有读书人的梦想之国。若你有幸在府试中遇到此题,定要将亲身经历融于其中,如此而为,现身说法,定当自万千考生中脱颖而出!”
“夫子所言,弟子谨记于心。”赵迁阳目视着卫夫子缓缓离开书阁的背影,躬身说道。卫夫子文绉绉又饱含深情的说了如此一大通话,他自然是没有全部记住,但情至此处,也就只能这么说了。
“咻,咻。”
卫夫子前脚刚走,两个身影就从书阁的窗户闪进房内,二人身法极好,竟然没有碰到窗户边书案上立着的青瓷花瓶和紫檀木笔架。
“你们怎么来了?”见到不请自来的李德才与千叶井晴二人,赵迁阳略微有些惊讶。
“找你来拿东海盘龙须。”
“你们找到了白玉观音土?”
“那是自然!”
李德才晃了晃手中的布包,布包里面似乎装着沙子一样的东西,但是分量不轻。
“哪里寻得的?”
“此事说来话长,简单来讲就是救了镇上唯一的探矿学教授,原来这白玉观音土是金国雁落山独有的一种黏土,我们唐国自然是寻不到。”
“那你们又是在何处寻得?”
“那名教授说,大雁在秋行之前,便会吞食此种黏土充饥。”
“所以你们杀了大雁,从腹中取出土来?”赵迁阳看着李德才手中的布袋,足足有一个人脑袋这么大,也不知是杀了多少大雁。他本是个温柔的人,一想到竟然有数个生灵遭此劫难,不禁心生怜悯。
“阿弥陀佛,想什么呢。师兄我是出家人,可不能杀生。”李德才翻了一个白眼,道:“那教授说,金国的大雁南迁至梦泽湖之前,必会经过光阴山,山北坡悬崖陡峭,许多大雁会因体力不支而撞死在崖壁上,尸体坠落至崖底。我们是在崖底寻得这些土的,还顺便给死去的大雁超度了。”
赵迁阳一听,稍微宽了宽心,对着二人说道:
“东海盘龙须在我父亲书房内,你们跟我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