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八章 银山之败(2 / 2)
于是金声桓心中大定,当即率军自樊口渡江,攻占了黄冈。
就在明军进入黄冈的同时,在泽湖之上,数百舟船正在泛湖南下。
清军镇南大将军陈泰正站在旗舰之上,眺望远方渐渐清晰的陆地。
清军五万,西出黄冈,在浒黄洲强征大小船只数百,在侦知明军进取黄冈的消息后,果断全师南下。
敌众我寡,坚守绝非上策。
陈泰故意让出黄冈,就是为了使明军分兵进取。
驻守在兴国州的是叛将金声桓,陈泰料定其新降明军,一定立功心切,会按捺不住,分兵取黄冈。
于是他便略施小计,果然金声桓上当。
清军在泽湖南岸登陆,先锋参领呼泥牙罗和率军一万,迅速抢占金牛镇。
驻防在金牛镇的只有明军一个哨,毫无防备之下,被清军围歼,以致于连个消息都没有送出去。
陈泰留呼泥牙罗和领兵一万,在金牛镇布防,阻截咸宁的明军。
金牛镇地处两山之间,是咸宁通往大治的最快通道,地势十分险要。
陈泰留兵马三千,驻守在泽湖南岸,守护船只,自己则亲率剩余兵马,自背后,急袭兴国州州治所在的大治县。
留守在大治县副将汤执中手中只有一万兵马,此时,还不知道清军已经来袭。
直到清军前部出现在守军视线之内,这才发现敌情。
汤执中没想到敌军会从背后出现,得报之后,大惊失色,匆忙下令关闭城门,各部登城作战。
但是清军先锋骑兵三千,在参领苏拜的率领下,已经如旋风一般,席卷进了城中。
南城的守军尚且来不及登城,就被清军杀入了城中。
守将大急,集结兵马,准备反扑夺回城门。
可是清军精悍,数百人下马步战,牢牢控制住了城门,明军血战拼杀,却迟迟无法夺回。
得知南门丢失的汤执中急切之下,率亲兵三百直奔南城支援。
同时,又令东西二城守军火速往南城支援。
陈泰见先锋已经夺门,于是勒令大军急进。
于是清军弃甲,轻兵急进,大队很快赶至城门外。
汤执中也在此时率兵赶到,望城门处,清军步卒鱼贯而入,己方兵马正在节节败退,心中一沉,为自己大意感到了愧疚。
东西二城守军五千赶来支援,但已经难掩颓势,汤执中犹豫片刻,咬咬牙,向三军大声高呼道:“死战!死战!”
说罢,他分遣亲兵数名,出城往九江、咸宁等地报信。
自己则率领余部冲杀进了敌阵之中。
清军参领苏拜见明将入阵,于是拍马迎战。
苏拜亦是骁将,手中一杆铁棒曾杀敌无数。
自随陈泰征战以来,苏拜鲜有败绩,铁棒之下,杀敌无数。
汤执中见虏将杀来,急忙迎战,一交手,苏拜的铁棒迎头打来,汤执中举刀格挡。
哪知苏拜力大无穷,铁棒竟硬生生的将汤执中的刀刃直接打折。
汤执中大惊,苏拜凶残一笑,旋即追杀,铁棒夺命追魂,打的汤执中身中数棍,肋骨断折,惨叫着跌落下马。
明军见主将落马,纷纷来救,可清兵亦围杀而来,双方爆发血战。
苏拜击败明将,清军士气大振,开始发力。
陈泰更是亲临阵前,率军突击,明军遂开始崩溃。
城内一万守军,大半战死,少数乞降者,皆被清军无情斩杀。
奔袭而来,收降何用?
重伤的汤执中知道大势已去,大治失守,于是用尽最后力气,自杀殉城。
清军自登陆,到占领大治县,只用了四个时辰。
陈泰下令锁闭城门,全城戒严,以延缓大治失守的消息外传。
不久,清军斥候传来消息,在大治以东,发现了明军运粮的队伍自九江方向开来。
陈泰大喜,忙令苏拜领军东出黄颡口镇设伏,截取明军粮草。
苏拜当即点起兵马三千,直奔黄颡口镇。
负责陆上粮草转运的是移驻九江的定南伯方国安部。
一个时辰后,明军运粮的队伍在黄颡口镇遭到清军伏击,押送粮草的京营两千兵马忽然遭受袭击,来不及结阵,便被清军骑兵冲垮,士卒虽奋勇反击,但最终还是被清军击溃,二百车的粮食也被清军缴获。
苏拜斩杀数十,又率骑兵追杀溃兵数里,方才收兵罢休,押着粮食返回了大治县。
运粮队伍遭受袭击,侥幸逃脱的士卒折返九江,天黑之时,方国安终于知晓了大治县失陷的消息。
震惊之余,他一面向驻扎在湖口的闽督郑森部转达军情,一面整军,准备出击大治,迎战清军。
与此同时,留守在兴国州阳新县的定海总兵王之仁也得到了清军来攻的消息,火速向咸宁发出了快马示警,同时连夜整顿兵马,准备反攻大治。
次日,天色微亮,王之仁领兵两万,全军出动,过银山,直奔大治县。
自九江连夜驰援的方国安部此时也抵达了阳新县以西的富池镇,正在休整。
方国安与王之仁取得了联络,两人约定合兵围攻清军。
明军紧急应变之时,陈泰也没有闲着。
他令参领希福率军一万,入大治县以南的山岭之中潜伏,待机而动。
又命苏拜领七千兵马往金牛镇接替驻防的呼尼牙罗和,防备咸宁的明军。
金牛镇两山包夹,七千人足以抵挡数万大军。
撤换下来的呼尼牙罗和则率所部兵马,自金牛镇向西南,直取阳新县。
阳新明军若是出援,则可趁机夺城。
若是没有出动,则呼尼牙罗和可以退守阳新县以北的银山,威慑明军。
明军的行动,全部落入了陈泰的料算之内。
王之仁急于救援,全军离开了阳新县,清军参领呼尼牙罗和率军赶到,不费吹灰之力,收取了阳新空城,切断了王之仁的退路。
而此时,王之仁部兵马刚刚赶到大治县境内,定南伯方国安也正在黄颡口镇休整。
夜不收传来阳新失守的消息,令王之仁顿感屁股不保,从大治到阳新县之间,三山环绕平原,若是被堵在里面,那可就成了清军铁蹄之下的盘中餐了。
但王之仁也不敢轻退,生怕被大治的清军衔尾追杀。
于是他决定分兵,令参将齐定海率军一万回救阳新。
自己则率军一万,进击大治城南,等候方国安率军赶到,再发起进攻。
正月二十五日午时。
王之仁部率军在大治城南二十里外,准备靠山扎营。
可没想到,山中忽然杀出清军伏兵,明军大惊,顿时生乱。
望着漫山冲来的清军,王之仁心中哇凉。
在震惊的目光中,背后的大治县城,也传来金鼓之声。
城内的清军也趁机杀了出来,王之仁顿时陷入了南北夹击的险境。
关键时分,参将石大柱奋勇,率军三千,转头迎战陈泰,为王之仁掩护后背。
王之仁为清军的部署感到了震惊,对方主将算到了每一步,都提前做了布置。
这不禁让王之仁感到了心惊,这般老辣果断的手段,绝非等闲之辈。
石大柱率军拼死抵挡从城中杀出的清军,陈泰亲自督战,但因明军奋勇,清军也一时难以突破。
王之仁趁机率军且战且退,石大柱领军断后。
陈泰率军追杀一阵后,便命参领希福全力追歼,自己则率军回城留守。
希福领了军令,凶猛追杀,明军损失惨重,短短一个时辰,便伤亡过半。
山野之中,横尸露野,丢盔弃甲,一片混乱。
见清军追逼甚急,参将石大柱于乱军之中,找到了王之仁,让王之仁率军先走,自己留下来为大军断后。
王之仁不肯,但石大柱心意已决,他知道这样溃退下去,只有全军覆没。
于是石大柱向王之仁诀别,领所部兵马三千,原地列阵,于平原之上,迎战清军希福所部。
石大柱挽弓走马,气势雄壮,眼神之中,尽是决绝。
他年少从征,征战水陆二十余载,至今已年近四十。
今日,终是要马革裹尸,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此宿命也。
石大柱没读过书,豆大的字不识几个,但一身勇武,冠绝全军。
他与齐定海可谓是王之仁的左膀右臂,三人虽是军中主次,但却亲如兄弟。
清军冲杀而来,石大柱与众将士说道:“儿郎们,我浙东子弟,为国家死,死得其所!”
“今日捐躯在此,他日族谱头香!”
“惧否?!”
众将士备受感召,齐声应道:“不惧!”
由是清军扑杀而来,石大柱率先杀入敌阵,三千将士从入阵中,悲壮断后。
向着银山撤退远去的总兵王之仁闻呼喝之声,心中大悲,千算万算,未曾料到今日败于此地!
他伏于马背,捶胸涕泣,泪洒当场。
然而,此刻的银山之上,清军参领呼泥牙罗和正迎风而立,注视着远处仓惶而来的明军溃兵。
两军行动路线图放在了评论区,地形较为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