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九章 北渡春闱案(八)(1 / 2)
第332章 北渡春闱案(八)
郑遵谦与王喜两人当面对峙,就像是两头雄师即将打斗一般,都在打量着对方的实力。
堂中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在了两人身上。
“上官说要巡检县兵,不知可有兵部行文?”
王喜的眼神中意味不明,面对郑遵谦,丝毫没有畏惧。
郑遵谦自然是没有公文,心中不免稍有发虚,他从对方的神情中,看到了笃定和自信。
对方很有可能已经看出来他在虚张声势。
“哼!本官检校县兵,不需要兵部批文!”
“但末将需要,否则擅动兵卒,扰乱军务的罪责,末将担不起。”
说罢,王喜也不等郑遵谦开口,大声下令各队人马回归本职。
那县兵什长大声应和,狠狠瞪了郑遵谦一眼,调人上楼守门。
郑遵谦连忙向楼上望去,坏了,严起恒若是被堵在屋内还真是麻烦了。
县兵重新回到了楼上,一人打开了房门,向内探视。
王喜的目光也看向了楼上,只见那县兵又重新关上门,向着王喜摇了摇头,表示一切正常。
郑遵谦眉头一皱,扭头一瞥,看见严起恒正站在楼下的客房门前,冲着他微微颔首。
见严起恒已经下来,郑遵谦这才心中松了口气,回过头,冷冷盯了王喜一眼,转身向着严起恒走去。
这时,之前那被折腾的县兵什长上前,恶狠狠地盯着郑遵谦的背影,对王喜低声道:“都尉,这家伙欺人太甚!”
“他不是兵部的官员,应该是军中之人。”
“他敢假冒朝廷命官???”
“来头不小,你们不要招惹他,躲着点。”
“是,都尉。”
王喜的眼神扑朔不定,他从对方身上同样嗅到了沙场之气,所以必定不是兵部坐堂的官员。
但对方又有兵部公干的勘合,前来无锡,一定是有什么大事。
就在这时,忽然有县兵匆匆跑来。
“都尉,都尉!”
“有塘骑快马!”
县兵刚刚跑入,话音未落,门外就响起了清脆急促的马蹄声。
只听一声战马嘶鸣,门外出现了一队身披甲胄的骑兵,背后还插着红色条状小旗。
王喜心尖一颤,紧急军情!
“大将军有令,各县县兵,自令到之时起,六个时辰内,急赴蔡泾集结!克期不至,全队皆斩!”
“大将军有令......”
门外,传令的塘骑重复了三遍军令后,便径直离去。
王喜脸色骤然生变,六个时辰赶到蔡泾?
县兵皆是步卒,算上整军再赶路,六个时辰十分勉强。
从无锡到江阴县蔡泾镇有六十里地,必须强行军才能按时赶到。
如此急切,难道是出了什么事情?
军令如山,王喜只好迅速收队,带着麾下县兵急匆匆返回驻地整备。
馆驿内,所有人都听见了刚才的军令,郑遵谦与严起恒两人对视一眼,虽不知发生了什么事情,但县兵被征调走,对于他们来说,是个好消息。
房内,郑遵谦问严起恒道:“严主事,怎么样?”
“冯公是被吏部文选司革职,主事名叫庄兰生,此人我略有耳闻。”
庄兰生,字梦竹,原为南京吏部主事,后来随马士英下杭州,仍以原官召任。
严起恒平素为人深居简出,喜好清净,所以很少交际,这庄兰生其人,也只是在政院出入之时,偶有碰面。
“罢官一事,难道姜阁老不过问吗?”
郑遵谦不禁疑惑道,冯厚敦可是潞王钦点的知县。
“履公有所不知,姜阁老乃是首辅,吏部的日常主事堂官乃是两位侍郎。”
“吏部任免,本应会推,但自万历以来,会推流于形式,基本名存实亡。”
“我朝精简政务,又值地方缺官严重,这州府之下的任免,基本就由文选司全权负责,吏部堂官批准,州府及以上的任免,才会呈报内阁与潞王殿下批阅。”
“因为实行考成法,再加上察官极严,所以地方知县能力不足,亦或是贪赃枉法,不出两月,便会被考功司革职。”
“除此外,还有六部联合巡视,以及都察院监察御史的监督,所以潞王不会担心州府之下的任免之事,故而在六部重设之后,也便心照不宣了。”
严起恒向郑遵谦解释了一番,但其中还有更深的一些原因,他不能说出口。
从前,吏部的堂官被称作“吏部天官”,由此可见吏部权力之大。
官员升迁任免,要么是皇帝钦点,要么是吏部会推。
但皇帝不可能每天都去特简官员,亦或是钦点知县。
所以绝大部分的人事任免权力,都是吏部掌控。
所谓的会推,也不过是走个过场,吏部尚书入阁之后,谁又敢对吏部的任命出言质疑?
皇帝简拔只是特例,吏部掌权才是实情。
大明虽无丞相,但也出了严嵩、张居正、于谦这样能权倾天下的人物。
他们的成败,便是皇权与相权争锋的结果。
潞王监国,朝廷新立,旧臣相继依附,忠勇前后来投。
正是朝廷焕发生机之时,潞王没有选择以强硬的皇帝权威一手掌控朝廷,而是选择了适度放权,可谓是一步高招。
既笼络了新旧臣子的人心,又给足了内阁与六部的面子,以树立外朝权威,使他们敢想敢做。
崇祯朝给这些臣子的影响实在是太大了。
阁老一箩筐,督师满地走,皮球互相踢,动辄就砍头。
以致于朝臣皆畏首畏尾,得过且过,不敢言也不敢做。
诸多阁老大都是纸糊,成了溜须拍马之辈,不敢施展拳脚。
要改变这种朝廷的消极状态,首先就要适度放权。
事实证明,潞王可谓是真知灼见,一针见血。
现今六部风气,人人尽心,部部敢为。
就拿嘉兴盐政案来说,换了崇祯朝,内阁敢对地方世家动手吗?
但潞王朝不但敢,还敢斩尽杀绝!
首辅姜曰广更是第一时间就抽调人员亲赴嘉兴查办。
若是以前,这皮球必然踢来踢去,最后皇帝也无可奈何,不了了之。
这些话,目光十分敏锐的严起恒看的很透彻。
此番吏部考功司给了冯厚敦乙等官评,随后文选司便将其革职。
新任的知县王朝生原本是仁和县主簿,直接调任知县。
吏部的这番操作,虽在其权力范围之内,但是严起恒却感觉到古怪。
但话说回来,冯厚敦的确是有政务失期,革职虽重,却也合规。
严起恒陷入了沉思之中,心中隐隐窥见了一根细微的丝线,似乎串联在这诸多事件之中,可一时又抓不住头绪。
“咱们得找找援手了。”
“援手?”
“我们的消息太少了,得查查这个王朝生才行。”
“从何处查?”
“我们出去一趟。”
于是,郑遵谦便陪着严起恒离开了馆驿,楼上把门的两名衙役赶紧转过身面壁,生怕郑遵谦看到他们。
两人一路急行,来到了城西大街的一家包子铺前。
严起恒让郑遵谦在门外稍候,他自己则走了进去。
店内没有客人,柜台后站着百无聊赖的掌柜,手中正玩弄着一团抹布。
见有人进来,掌柜懒洋洋的问道:“买包子吗?”
“买,是东家介绍我来的。”
掌柜一听,手上动作一停,眼神瞬间清亮起来。
他看了看严起恒,又向门外望了望,问道:“东家还还交待什么了?”
严起恒从怀中掏出了万元吉给他的那块潞王令牌,递给了掌柜的。
掌柜的拿在手中摩挲了几下,便还给了严起恒,走出柜台,引着严起恒走入后堂。
“阁下有何吩咐?”
“查几个人。”
“请说。”
“无锡知县王朝生、高桥豪商王水云、无锡左都尉王喜。”
“记下了,阁下请回,消息会送到阁下住处。”
“你知道我住哪儿?”
严起恒不禁奇怪道,只见对方轻轻一笑,没有回答他的问题。
心中震惊的严起恒旋即反应过来,这不是他该问的问题,于是连忙转身离开。
出了包子铺,严起恒不禁回首,心中颇为震撼。
......
无锡县衙,公堂。
万元吉坐在公案前,正在翻阅着高桥纵火案的案卷。
下手,知县王朝生坐在椅子上脸色阴晴不定。
堂口,万元吉带来的两名京营悍卒正按刀挺立,目视四方,威慑力十足。
王朝生此刻心中正在七上八下的打鼓。
一炷香前,衙役来报,刑部尚书亲至县衙。
刚刚返回县衙换了公服的王朝生吓了一大跳,满头雾水的急忙前去迎接。
在万元吉亮明了身份后,王朝生浑身一颤,感到了不妙。
刑部尚书亲至,他事先竟然没有得到一点风声。
对方忽然出现在县衙,也不知道是不是早就到了。
万元吉没有说来干什么,只说是要吊刷近期无锡县衙的案卷。
王朝生遣人去架阁库提取案卷,万元吉也派了人跟随监督。
现在,万元吉正在翻看的案卷,正是高桥镇那三名士子被杀一案。
王朝生的后背,已经大汗淋漓。
更要命的是,就在刚刚,衙役来报,县兵接到紧急军令,被全部抽调。
县中各个要地驻防的县兵全部撤离,这令王朝生心中不免有些惊慌。
刑部尚书亲至,县兵被抽调离开,很难不让王朝生联想到什么。